紫色土中氮素的移動特點及其淋失動態(tài)
紫色土中氮素的移動特點及其淋失動態(tài)
-
摘要: 采用3種紫色土,在滲濾池上研究水旱(小麥-水稻)輪作條件下土壤氮素的移動特點及淋失動態(tài)。試驗結果表明,在種植小麥的旱作條件下,土壤的無機氮以NO-/sup3-N為主,而在淹水種水稻時期,土壤中則以H+4-N為主。小麥生育期間,土壤中氮素損失以NO-3-N的淋失為主,隨著氮肥用量的增高,NO-3-N的淋失量增加;同時隨著土體層次加深,淋失量增大,土體底層NO-3-N的淋失量占小麥生育期間的淋失總量的70%以上。水稻生育期間,土壤中氮素的損失可能以NH+4-N的揮發(fā)為主。施用氯化銨顯著增加土體中氯離子的含量,從而對土壤中氮素的硝化有一定抑制作用。稻麥輪作后,氯離子在土壤表層(0~20cm)基本上沒有殘留,而主要積累在土體的中下部(60~100cm)。在3種紫色土上,尿素和氯化銨兩種氮肥對稻、麥的增產作用是等養(yǎng)分等效用,增施氮肥并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。Abstract: 采用3種紫色土,在滲濾池上研究水旱(小麥-水稻)輪作條件下土壤氮素的移動特點及淋失動態(tài)。試驗結果表明,在種植小麥的旱作條件下,土壤的無機氮以NO-/sup3-N為主,而在淹水種水稻時期,土壤中則以H+4-N為主。小麥生育期間,土壤中氮素損失以NO-3-N的淋失為主,隨著氮肥用量的增高,NO-3-N的淋失量增加;同時隨著土體層次加深,淋失量增大,土體底層NO-3-N的淋失量占小麥生育期間的淋失總量的70%以上。水稻生育期間,土壤中氮素的損失可能以NH+4-N的揮發(fā)為主。施用氯化銨顯著增加土體中氯離子的含量,從而對土壤中氮素的硝化有一定抑制作用。稻麥輪作后,氯離子在土壤表層(0~20cm)基本上沒有殘留,而主要積累在土體的中下部(60~100cm)。在3種紫色土上,尿素和氯化銨兩種氮肥對稻、麥的增產作用是等養(yǎng)分等效用,增施氮肥并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。